次髎:取坐位,从骨盆后面髂膌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,与之平行的髂骨正中图起初即为第二骶椎棘突,髂后上棘与其之间的凹陷处即为该穴。
会阳:在骶部,于尾骨下段0.5寸处的凹陷中即为该穴。
长强:在会阴区,尾骨下方,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凹陷处。
承山:在小腿后面正中,下肢伸直或足跟上体,腓肠肌部出现人字纹,人字纹下触及到的凹陷处即为该穴。
二白:在前臂前区,腕掌侧远端横纹上4寸,桡侧屈肌腱两侧,左右各2穴。
巨虚:在小腿外侧,犊鼻下9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
天枢:在腹部,横平脐中,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。
大肠俞:在腰部,第四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关元俞:位于腹正中线上,脐下3寸处。
血海:在股前区,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,手掌伏于膝盖上,拇指与其他4指约成45度,拇指尖所指处即为该穴。
气海俞:仰卧位,先取关元,在关元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,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该穴。
以上穴位可以每天灸,也可分开灸
哪些人不宜艾灸
自发性出血
一旦体内的抗凝血系统出现问题之后,只要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轻微的创伤就会血流不止。这类体质的人群就不要轻易去尝试艾灸了,以免出现危险。
阳盛体质
阳盛体质就是指人体内阳气过旺,内脏也比常人要热,如果这时还是使用艾灸的话,就会变成热上加热,不仅无法缓解疲劳,还会加重体内的热气,给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。
阴虚火旺
如果发现自己舌苔不仅少而且还发红、手心经常出汗,这就是阴虚的症状。而艾灸的养生原理是通过高温来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。但对于阴虚火旺的人来说,艾灸只能是火上加火,不但无法养生,还会加重阴虚的症状。

以上文章大部分来自网络,如是功法练习,一定要有明师指导。